10月14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進入這份名單的小鎮共有127個,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復核,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認定得出。
今年7月20日,住建部等三部委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總規劃師、規劃院院長沈遲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指出,培育特色小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有條件的鎮更好地發展。由于一些體制機制的限制,不利于一些小鎮參與到市場化競爭中,因此挖掘一些有潛力、有特色的小鎮,通過一些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也可以吸納小鎮周邊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就業。
沈遲表示,不單單是為了好聽的名聲簡單地“戴帽子”,特色小鎮的培育是帶有實質性資源傾斜的,比如在專項建設基金等方面有關部門都會給予支持。
在住建部等三部委公布的這份名單中,浙江省的特色小鎮最多,有8個;其次山東省、江蘇省、四川省有7個;廣東省6個;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貴州省、陜西省分別有5個;河北省、遼寧省、江西省、河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市有4個;北京市、上海市、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黑龍江省、云南省、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3個;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有2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個。
在國家發改委發展改革試點處副處長鄭明媚看來,特色小鎮的建設和城鎮化的發展相關聯,同時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載體。
鄭明媚指出,目前一些超大城市人口過于集中,出現了“城市病”,同時居住成本也非常高,因此小城鎮的發展不僅可以吸納周邊人口,居住成本也相對低,當地發揮小城鎮的資源優勢將這些城鎮發展起來,在功能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根據《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培育特色小鎮要堅持突出特色,防止千鎮一面和一哄而上;堅持市場主導,政府重在搭建平臺、提供服務,防止大包大攬,以產業發展為重點,依據產業發展確定建設規模,防止盲目造鎮;堅持深化改革,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打造創業創新新平臺,發展新經濟。
住建部村鎮司司長張學勤此前表示,培育特色小鎮,主要是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建設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另外,據《證券時報》報道,下一步住建部還將研究特色小鎮金融扶持政策。國家住建部村鎮司副司長王旭東指出,力爭經過五年的努力,發展特色鎮和重點鎮,建立一批富有活力和魅力的特色小鎮,改造和更新一般的小城鎮,使大部分小城鎮成為具備基本功能的生產生活服務中心,到2020年,努力實現小城鎮承載能力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居住人口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鎮容鎮貌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推動全國小城鎮再邁上一個新臺階。